高鹏动态
高鹏动态

2021全球IPO市场年终大盘点

发布者:高鹏服份 发布时间:2021 年 12 月 29 日 来源:

2021年,全球IPO市场经历了“悲喜交加”的一年:尽管这是近20年来IPO活动最活跃的一年,然而新股上市后的破发率却高达近五成,新股的投资回报率创下十多年来最差表现。


尽管中概股赴美上市活动在上半年较为活跃,但下半年却明显降温。与此同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纷纷回归A股或港股。在美国政策法规变化等各方面原因影响下,这一趋势明年有望进一步增强。


今年是全球近20年来IPO活动最活跃的一年。据统计,包括SPAC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,全球各个股市今年的IPO(首次公开招股)募资额创下纪录新高,达5940亿美元。


根据数据公司Refinitiv统计显示,扣除SPAC部分,2021年全球IPO的总数量为2,097宗,IPO共集资4,020亿美元。与2020年相比,募资金额上升81%,IPO数量增长51%。


推动 IPO 数量的最大行业是科技和医疗保健。今年共有426笔与IT技术相关和332笔与医疗保健相关的IPO交易,合计占全球公司 IPO 募集资金的近 42%。


从地区角度看,美国仍然是全球IPO活动的最主要战场,今年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交所总共通过IPO筹资1557亿美元,同比增长80.6%,共占今年全球IPO筹资额的34.3%。


中国内地和香港也是全球IPO活动的重要地区,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25%和28%。


今年香港整体IPO募资金额和数量亦较去年双双下降。数据显示,截止2021年12月31日,港交所共有97只新股上市,新股数量同比下降34%,融资总额同比下降17%。德勤预期,香港今年新股募资位列全球融资交易所第四位,落后于纳斯达克、纽交所、上交所。


据安永统计,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十起IPO中有6家为中国企业。前十大IPO主要来自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和科技行业,体现出资本对这些行业的热捧。


尽管今年IPO市场看起来火热,但今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却相当惨淡。


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在英国、香港、印度和美国筹集的10亿美元以上规模的IPO中,有49%已经跌破发行价。相比之下,2019年的大型新股在上市一年内的破发比例为33%,2020年的新股破发比例仅27%。


据德勤的报告,今年全年共有42只中概股新股赴美上市,上市数量和所募集金额较2020年的水平分别上升20%及9%。


然而,因为政策法规变化等各方面原因,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热潮在下半年明显降温。今年下半年仅有3家中国内地企业在美上市,IPO数量和筹资额仅占全年总数的8%和3%。


在12月2日美国证监会公布《外国公司问责法》实施细则后,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热情明年可能进一步冷却。有人预测:“在可预见的未来,我们很有可能看不到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。”


而已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也开始逐步退出,或考虑在中国香港或内地市场二次上市。今年12月,刚刚在美上市6个月的滴滴已宣布启动退市,并准备转移至香港上市,而百度、微博、Bilibili等公司也在此前已经到港股二次上市。


有研报显示,截至 2021年12月5日,共有33家美国上市中概股符合回港二次上市新规,拼多多、腾讯音乐、微博、唯品会、富途控股、爱奇艺、泛华金控等公司位列其中。而今年港股的前十大IPO中,就有5家来自美股中概股回归。其中,新浪于3月宣布完成私有化,微博于12月8日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。


而港交所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,为中概股回归拓宽了入口,还增添了应对风险的缓冲垫。也有市场人士指出,明年加速的原因。一方面,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明显,科创板挂牌、注册制改革、北交所上线等多重措施的推出,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,也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持续提速。


另一方面,港交所于今年11月宣布落实放宽第二上市要求,降低第二上市企业的行业和市值门槛,力促中概股回流,为期望回港IPO融资的企业提供有序且高效的便利条件。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,SPAC是一种先由发起人设立主体并面向公众投资者IPO,上市后再对未上市实体企业进行并购、整合资本运作方式。而港交所SPAC明年的启动,也为赴港上市的企业打开了新的大门。


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

请升级您的浏览器: 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: Firefox  /  Chrome  /  360极速浏览器